国际医院对家长的建议:如何管理自己的焦虑及助力孩子的心理健康
2022-01-13
分享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我们需要高度重视,但是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焦虑及助力孩子的心理健康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清楚的朋友来这里,百汇国际医院知道,来为您细细分析下。
重视孩子“自我”的建立
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发展课题就是自我同一性的建立,简单说就是孩子知道自己是谁,怎么发展而来,以及将来发展的去向。这需要从小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多引导、鼓励孩子自主探索而不总是代替孩子做决策,采用多元的价值观而不是设立单一的外界标准去度量孩子,多欣赏他自有的特点而不是过度评判。父母更接纳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孩子就更能与真实的内在自己联结,而不用为了适应外界的标准而过多压抑、牺牲自己的真实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建立对自我真实、完整的认知,并增强了自主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也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如果缺乏这个自主思考、探索、决策的过程,家长过度推动孩子或过于强势代替孩子做选择,容易让孩子得“空心病”,可能看起来很乖很懂事,但一旦离开父母的外驱力,就容易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也不知如何调动内在的驱动力继续前进。曾经有位二十多岁的女青年谈起小时候父母如何严苛地“督促”自己弹琴并视此为前途的一个重要保障,她为了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和期望,最终达到了钢琴八级的演奏水平。但她却一脸苦笑地说她从来弹不出一首曲子是可以真正让她感觉她在用音乐表达自己。遗憾的是这么多年的努力换得的是让父母满意和放心的一个标签,而音乐本身并没有真正融入她的生命,滋养自我的发展。获得这个钢琴八级的标签后,她也很少再有足够的热情掀开琴盖弹奏一曲。
引导孩子做情绪管理
当孩子出现焦虑、沮丧、愤怒、抑郁等等负面情绪时,帮助孩子更好管理情绪的第一步是觉察情绪。从小鼓励孩子表达感受、识别情绪、给情绪命名等可以增强对情绪的觉察能力。我们还可以从一些身体的反应(排除身体疾病的原因),譬如心跳加速、脸部发热、胸闷、呼吸急促、胃部不适、困倦疲乏等觉察到情绪的到来。第二步是接纳情绪,不管怎样的情绪它都有缘由和合理之处,只有接纳才能真正开始面对和处理。如果家长否认孩子存在情绪或认为孩子不应该出现这些情绪,孩子会容易感觉到困惑、怀疑自己的感受,或是感到无法被理解而失去和父母沟通的信心。第三步,了解并分析情绪背后的想法。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孩子一起探讨引起情绪的想法,去认可到合理的部分,并分析不够合理的那部分,譬如过于极端、非黑即白、把一件事的负面影响想得过于灾难化等等。当想法回归合理、客观,情绪也将变得更平静。当发现确实存在现实的困难时,譬如学业欠理想,尝试帮助孩子一起探索原因、寻求解决方案,譬如锻炼专注力、增强时间管理的能力、寻求提升学习技能的专业帮助等等。
让我们举一个常见的例子,焦虑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绪困扰。有一位高中女生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容易在学校感到紧张,尤其是需要当众表演或演讲时,常常出现心跳加快,面部潮红,手心出汗。近期有个学业项目加重了她的焦虑,导致每天上学前感到胃部不适,恶心明显。在排除身体原因后,孩子和陪同前来的妈妈意识到了胃部的症状是由紧张、焦虑的情绪引起(觉察)。对于这伴随了十几年的情绪,了解到原来焦虑是我们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在儿童青少年这个人群也并不少见,出现这种情绪并不代表你不好。轻度的焦虑甚至能更好地调动我们的精神和身体能量,提高觉察和反应的灵敏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女孩在对自我表现的焦虑的驱使下,更努力争取在学业上有好的表现,获得认可。这些都是焦虑带来的积极影响(接纳)。但过度的焦虑也会带来不必要的精神痛苦,甚或影响我们的社会功能,譬如回避社交、因为害怕露脸而不得不放弃一些机会等,因此需要我们对这部分的情绪进行一些处理。当我们探讨在当众演讲感到紧张时,脑海中飘过什么想法时,女孩说别人都在盯着自己,担心自己说蠢话或表现不好,别人会嘲笑。女孩对自己表现的预期和她的自我评价其实已经与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出入,当我们慢慢去分析这些差异,并且请女孩在实践中检验这些差异,她逐渐获得了更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对结果的预期,焦虑情绪也随之得到了很大改善,恶心的症状最后消失。当然还有一些孩子为缓解社交中的焦虑或恐惧,还需要一些行为改变,譬如学习一些社交技能等等(分析想法、解决问题)。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父母已经尝试帮助排解情绪,但孩子仍然存在持续或反复的心理困扰,出现一系列的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和行为问题(厌学、网络成瘾、自伤、冲动攻击、厌食或暴食等),请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寻求专业帮助,面对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希望当教育更回归全人,当我们把身心健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时,我们的家庭能少一些鸡飞狗跳,多一些母慈子孝,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心理健康,国际医院愿意帮助大家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