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新药到院 | 上海首批,失眠“新救星”:这款指南“首选”新型抗失眠药已登陆上海百汇医院

2025-08-12  

抗失眠新药_parkway百汇医疗

失眠是困扰许多人的常见问题,尤其是老年人和压力较大的中青年群体。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普通人群有临床意义的失眠患病率约为15%,而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这一比例更高。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

近期,百汇医院新引入治疗失眠的DORA类药物莱博雷生。该药于2025年5月2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正式上市。

本文将结合最新诊疗指南和循证依据,就失眠相关的几个常见问题与应对方法,以及包括上述药物在内的常见失眠药物特点进行梳理与解答,帮助您科学应对失眠问题。

失眠症状_上海高端私立医院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失眠?


标准一   3个30分钟

  • 入睡困难,从躺下想睡到睡着间隔超过30分钟 

  • 睡眠维持困难,醒了以后到下一次入睡,间隔超过30分钟 

  • 早醒,比平常提前醒来超过30分钟,而且醒了以后,清醒到天亮

标准二   上述这些问题一周要超过 3 天

标准三   第二天白天很不舒服,社会功能受损

睡眠障碍_上海高端医院

这些标准同时都具备

叫做失眠

睡眠障碍有哪些危险?

长期失眠会导致 

  • 疲劳、工作能力下降 

  •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 

  • 情绪低落,敏感,可能诱发焦虑、抑郁,甚至造成精神疾病

  • 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甚至耳聋耳鸣 

  • 长期处于疲乏状态,身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流行病风险增加

  • 皮肤受损 

  • 血糖、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 

  • 心脏病几率提高 

  • 可能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失眠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非药物治疗

  • 睡眠卫生教育:寻找导致失眠的原因,改变不良心理及行为因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和改善睡眠环境,减少或排除干扰睡眠的各种情况,以改善睡眠质量。

  • 睡眠限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减少夜间卧床觉醒时间,同时禁止日间打盹,使卧床时间尽量接近睡眠时间。

  • 补充替代治疗:包括锻炼、身心干预(冥想、太极、瑜伽等)、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等)

药物治疗

在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睡眠卫生教育的基础上酌情给予药物治疗,必要的药物治疗对失眠患者是有效的。但建议患者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服用镇静催眠等药物,以免导致药物依赖或耐药。失眠绝非小事,长期的失眠很容易导身体及心理疾病,一旦发现自己出现失眠情况建议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失眠的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

国内用于治疗失眠的常见药物分类及特点如下:

第一大类: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BZRAs),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BZDs)、非苯二氮䓬类药物(non‑BZDs)和新型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

1. BZDs代表药物: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等

不良反应: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低、跌倒和认知功能减退等,长期使用还需警惕其依赖性。持续使用BZDs后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和反跳性失眠,需逐步减停。此外,合并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失眠患者禁用。

2. non‑BZDs代表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

与BZDs治疗失眠疗效类似,但是药物依赖的风险较BZDs低。由于non‑BZDs半衰期相对较短,次日残余效应低,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因此non‑BZDs被《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作为IA级推荐用于失眠的治疗。

3. 新型苯二氮䓬受体激动的代表药物是地达西尼,适用于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被《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作为IA级推荐用于失眠患者的短期治疗。

失眠的常用治疗药物有哪些_上海高端医疗机构

第二大类: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DORA),与传统的BZRAs类促眠药相比有以下不同:

作用机制不同,DORA类药物通过精准阻断大脑中的“清醒信号”(食欲素),帮助身体自然过渡到睡眠状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主观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延长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持续时间,有助于正向调节睡眠结构,使其更接近生理性睡眠;

DORA类药物对呼吸功能影响小,可应用于有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失眠患者;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DORA导致药物依赖,且停药不出现显著的反跳性失眠。因此该类药物更适合有长期用药需求的失眠患者。

代表药物:莱博雷生。该药物为首个获批上市的DORA类创新药物,被纳入《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推荐(IA级)。

640 (4).jpeg

失眠药物治疗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1.药物治疗只是失眠干预方式中的一种,纠正患者错误的睡眠认知、建立良好睡眠卫生习惯是基础;

2. 选择药物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给药,特别是老年患者,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不轻易调整用药剂量;

3. 失眠患者使用传统的BZRAs类促眠药时,推荐按需、间断用药,每周服药 3-5天,而非连续每晚用药;此外,考虑到这类药物潜在的成瘾性问题,建议尽可能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4周;

4. DORA类药物尽管不属于精神管制类药品,仍需由医生评估睡眠问题后开具处方才能使用,不可自行购买服用。

上海百汇医院睡眠中心

为您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睡眠健康管理服务

如果您正饱受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的困扰,上海百汇医院睡眠中心是您寻求专业解决方案的理想选择。我们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睡眠健康管理服务:

多学科专家团队: 中心汇聚了多学科专家,针对各类睡眠障碍进行个体化评估与协作诊疗。

企业微信截图_20250812162123.png

一站式服务流程: 我们提供包括诊断、监测、治疗和电话随访的一站式服务。从最初的症状评估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再到术后的随访和辅导,我们将全程关注您的睡眠健康。

多维度分析监测方式: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您的睡眠问题,我们采用多种评估和监测方式。我们会使用各种量表评估,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您的症状和需求。此外,我们还配备了便携式睡眠监测和多导睡眠监测设备,以确保对您的睡眠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

无需排队,设备先进齐全: 我们重视患者的时间和需求,因此无需排队等候。我们配备先进的睡眠监测设备和呼吸机设备,确保您在接受治疗时得到最佳的效果和体验。

长期健康关怀: 提供术后及治疗后的长期随访服务,关注您的睡眠质量改善与长期健康支持。

上海百汇医院不仅设有专业的睡眠中心,更开设各类专病特色门诊, 并由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坐诊。同时,我院为上海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支持医保结算,切实减轻您的就医负担。让我们用专业与关怀,助您重获安稳睡眠,拥抱健康生活!

预约方式:小程序扫码预约或拨打4008196622预约睡眠中心门诊。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

[2]《老年慢性失眠慢病管理指南(2023年)》

[3]Cao XL, Wang SB, Zhong BL,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insomnia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 2017, 12(2): e0170772.

[4]Shi L, Lu ZA, Que JY, et al.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symptoms among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ndemic[J]. JAMA Netw Open, 2020, 3(7): e2014053.

[5]Chen SJ, Yeh CM, Chao TF, et al. The use of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gonists and risk of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J]. Sleep, 2015, 38(7): 1045‐1050.

[6]Roth T, Walsh JK, Krystal A,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szopiclone over 12 month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rimary insomnia[J]. Sleep Med, 2005, 6(6): 487‐495. 

[7]Walsh JK, Krystal AD, Amato DA, et al. Nightly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 with eszopiclone for six months: effect on sleep, quality of life, and work limitations[J]. Sleep, 2007, 30(8): 959‐968.

[8]Wu X, Xue T, Chen Z, et al. Orexin receptor antagonists and insomnia[J]. Curr Psychiatry Rep, 2022, 24(10): 509‐521.

[9]Cheng JY, Lorch D, Lowe AD, et al.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 of respiratory safety of lemborexant in moderate to severe obstructive sleep apnea[J]. J Clin Sleep Med, 2024, 20(1): 57‐65.

[10]Cheng J, Moline M, Lorch DG, et al. Respiratory safety of lemborexant in adult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OPD[J]. Chest, 2022, 162(4): A2617.

[11]Watson NF, Benca RM, Krystal AD, et al. Alliance for sleep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switching or deprescribing hypnotic medications for insomnia[J]. J Clin Med, 2023, 12(7): 2493.

[12]Riemann D, Espie CA, Altena E, et al. The European insomnia guideline: an update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2023[J]. J Sleep Res, 2023, 32(6): e14035.

[13]莱博雷生片药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