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全国胆囊健康日 | 百汇提醒:这颗 "小仓库" 出问题,全身都遭罪!

2025-08-30  

我国每10个人里,就有1人正面临胆道疾病威胁。胆囊虽只有拳头大小,却是消化系统中的“核心助理”,一旦它“闹情绪”,不仅疼得让人直不起腰,还可能引发全身健康危机。9月1日是全国胆囊健康日,这些护胆知识,每个人都该读懂!

本期百汇医疗科普医生 

张放医师_上海高端私立医院

张放   外科

副主任医师

语言:普通话,英语

出诊地:上海百汇医院,百汇医疗(明天广场)

专业擅长:

张放医师是一名拥有近30年工作经验的普外科医生,擅长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胆囊及胆道结石,结肠肿瘤,疝,阑尾炎等(曾完成超过1000例腹腔镜手术);擅长乳腺疾病的治疗,是一名有28年经验的乳腺和乳腺肿瘤专科医生。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胃肠道疾病、胆道疾病、甲状腺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疝和痔方面,张医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完成各种传统手术5000多例)。


个人成就及职业经验: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学院医学学士

  • 获复旦大学附属医学院结肠癌起源和发展研究的硕士学位

  • 中国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住院医师

  • 中国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师

  • 日本九洲大学附属医院腹腔镜手术治疗肠胃和胆管系统的访问医师

  • 中国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及副教授


一、胆囊疾病到底有多常见?

胆囊疾病_百汇医疗集团

数据显示,我国胆囊结石平均发病率已达7%–10%,60岁以上人群更是超过15%。更值得警惕的是,胆结石不再是“老年病”: 18岁以上青年发病率已达6%,白领因常不吃早餐、靠高脂快餐续命、久坐不动,成了高危人群,部分医院相关疾病接诊量5年内涨了23倍。

癌变风险别忽视:90%的胆囊癌患者都伴有胆囊结石,如今胆囊癌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5位,女性发病率更是男性的3~4倍。

哪些坏习惯在"坑"胆囊?

你可能天天做!

伤害胆囊习惯_上海高端体检中心

很多人不知道,日常看似不起眼的习惯,正在悄悄伤害胆囊:

长期不吃早餐:早上空腹时,胆汁在胆囊里停留超8小时,胆固醇容易过饱和沉积,形成结石,这类人群患胆结石的风险比规律吃早餐的人高33%;

无节制吃高脂食物:炸鸡、动物内脏、奶油蛋糕等食物,会直接刺激胆囊剧烈收缩,加重负担。每年春季胆囊炎高发,就是因为春节期间大家吃了太多油腻食物;

嗜辣+饮食失衡:西南地区爱吃的小米椒、朝天椒,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诱发胆绞痛;再加上高脂、高胆固醇、高碳水的"三高饮食",直接打乱胆汁成分,让胆囊"雪上加霜"。

怎么吃能护胆囊?记住这张"红黑榜"!

怎么吃能护胆囊_上海高端医院

推荐食物(✅)

优质蛋白:清蒸鱼、脱脂奶 

高纤维蔬果:南瓜、苹果 

全谷物:燕麦、糙米 

健康脂肪:橄榄油(每天不超过10g) 

禁忌食物(❌)

油炸食品:炸鸡、油条

动物内脏:猪肝、脑花

辛辣刺激:辣椒、烈酒

高糖零食:碳酸饮料、冰淇淋

除了吃,还有哪些护胆关键?

光靠饮食还不够,这两件事也得做好:

规律进食别偷懒:每天一日三餐要规律,早餐必须吃,哪怕是一碗燕麦粥+一个水煮蛋,也能避免胆汁在胆囊里淤积过久;

定期筛查不能少:腹部B超是筛查胆囊疾病的"利器",敏感度超95%。无症状人群建议每年查1次;如果是肥胖、有胆囊疾病家族史、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查1次。

出现哪些症状,必须马上就医?

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别硬扛,赶紧去医院:

右上腹隐隐作痛,吃完饭后尤其吃了油腻食物后腹胀明显,可能是胆囊结石的信号;

右上腹突然剧痛,还放射到右肩,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大概率是胆囊炎急性发作;

检查发现结石超过3厘米(癌变风险会激增)、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且还在持续增大,这些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一定要听医生建议。

参考文献:

国家卫健委《胆道疾病诊疗规范》、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胆囊结石防治白皮书》